

为解决非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资金瓶颈问题,綦江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个私协会和金融机构共同协作率先在全市推行三方协作贷款模式解决非公经济贷款难问题初见成效。
由于个体工商户普遍分散且经营规模小,虽有极大的贷款需求,但受金融机构货款程序、抵押物等条件的制约,融资难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个体经济发展的瓶颈。截至2001年底,綦江县仅有个体工商户5689户、非公有制企业325户。有贷款需求的个体户群体因其数量多、分布行业广,金融机构系统存款余额高达40亿元,贷款余额却不过10亿多元,有近30亿元存款未得到充分利用。2001年,綦江县工商局、县私个协会决定利用工商部门正在建设诚信体系的机会,以及私个协遍布各乡镇的网络,与网点分布广泛的信用联社合作,共同解决个体户的贷款难的问题。三方商定协作开展个体户授信贷款工作(县建行、县农行于2006年、2008年相继推出授信贷款模式)。当年9月,綦江信用联社专门制定了《农村个体工商户授信贷款管理办法》,对支持个体户贷款事宜进行了详细规定,三方协作式授信贷款正式启动。
三方协作授信贷款的操作模式是:个体工商户有贷款需求时,需先向私个协会提交贷款申请。私个协会将申请和诚信经营等相关资料送到工商部门。由工商部门和私个协会作为贷款的共同审查人,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经营收人、利润、资产状况、经营设施等进行仔细核查,并签署审核意见后交县信用联社。在这个环节中,工商部门和私个协会充当了桥梁纽带的角色。作为一个与个体户联系非常紧密的组织,私个协会对个体户的经营业绩、诚信等情况十分清楚,工商局作为管理部门也掌握着个体户的真实情况。这两个单位作为贷款的共同审查人,所出具的审核意见具有真实性,增强了县信用联社向个体户放贷的信心。县信用联社根据客户申请、私个协会和工商部门的审查意见,进一步审查申请人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申请人资信情况、偿还能力等,给客户信用评分授信发放贷款证并确定授信额度,然后根据客户需求发放贷款。
三方协作授信贷款运作7年来,全县累计发放授信贷款8350户次、5.0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非公经济高速发展,个体工商户迅速发展壮大,部分已成长为实力雄厚的非公经济企业。截至2008年8月,全县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6863户,比2001年增长近2倍;非公经济企业发展到1123户,比2001年增长2.4倍。开展三方协作贷款对促进非公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效明显,实现“多赢”。(綦江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