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强化政策引导,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率先在全市制定了中介服务业财政扶持政策,设立了中介服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咨询类中介机构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2002年至2006年五年间,区政府对区域重点、优势和新办中介服务机构兑现财政扶持资金2452.74万元。对符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战略咨询、人才猎头、专业策划类中介机构,以及未享受重点、新办政策的品牌中介分支机构予以扶持。设立30户“优势中介机构”名额,授予企业荣誉称号,并给予主要管理人员适当物质奖励。全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表彰覆盖面已达到65户,重点中介35户,优势中介30户。对中介服务业的政策激励措施,进一步增强了渝中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吸引力、凝聚力,极大地坚定了中介机构扎根渝中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决心。2001年-2007年,全区中介服务业实现税收8.88亿元,三大税种区级财政收入2.53亿元。纳税总额上百万的中介机构由2002年的3户增加到2007年的41户。
二是注重品牌招商,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随着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渝中区中介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2000—2006六年间,全区新增中介服务机构2217户,年均增加369户,年均增长速度为28.47%。去年新入驻中介机构252户。目前入驻渝中区的外资中介机构57户,其中知名品牌中介机构10户,涉及广告策划、房地产代理、法律服务、人才猎头、会计评估、工程咨询等领域。该区着眼解放碑CBD“金融中介、品牌中介聚集区”的构建,大力推进金融中介入驻;在区中介办公室、区工商分局的努力工作下,注册资本达3010万元的资产管理咨询中介—重庆新德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落户CBD;西部首家中外合资担保机构重庆港渝担保有限公司落户解放碑国贸中心,香港独资的重庆捷信担保有限公司落户时代豪苑,英国皇家特许测量师学会入驻大都会,这些外资担保公司和世界知名中介行业学会首次入驻渝中区,对延伸区域金融产业链条,优化中介服务产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是关注企业需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渝中区中介领导小组建立了与总部企业、重点中介机构定点联系服务制度,主动为有意在渝中区发展的中介企业提供各种便捷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完善了以区工商分局为市场管理龙头、各职能部门行业监管为支撑、各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为平台的规范管理体制,从市场准入、日常监管、专项检查、社会监督四个方面加强了中介市场的规范整顿。通过加强对“功能区块”和“中介楼宇”的概念包装,让“解放碑CBD、两路口上清寺”这两大中介服务业聚集区的概念深入人心。大力推荐优秀中介人士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重点中介企业参加区工商联、区工会的“评先选优”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多形式地畅通企业参政议政的渠道。依托菜园坝水果批发市场建立的农村经纪人红盾帮扶站,开展经纪活农行动,有效沟通产销两地信息,扩大水果贩运户进货渠道,提高了农村经纪人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搭建了稳固的平台。
四是加强基础调研,了解掌握产业情况。对区域营利性中介服务机构重新进行了分类整理,进一步完善了中介服务机构的基本数据库。加强与区工商分局、区地税局、区国税局、市中介办公室和市级中介行业协会的信息交流,实现数据资料的动态维护。与区统计局合作开展了规模以上中介机构季报、年报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产业指标数据,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和税源大户经营情况,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全面、及时、准确的数据资料。采取了大会颁奖或登门拜访等形式,由主要负责同志将区委、区政府的表彰决定、扶持资金和重点奖牌送到企业负责人手中,并听取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向企业表明区委、区政府对中介产业的关注和重视,说明扶持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较大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税源大户的作用。(中介处供稿)